長者骨折手尾長 手機app成隨身物理治療師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4/08 00:00

分享:

分享:

新界東醫院聯網研發手機應用程式「髖健通」,讓患者手術後重溫影片,做運動鍛鍊筋鍵。(林字翔攝)

老年人容易跌倒,新界東聯網每年約有850個髖關節骨折患者,是最常見創傷。新界東醫院聯網資訊科技部和大埔醫院物理治療部聯手研發手機應用程式「髖健通」,讓髖關節骨折復康患者有個「隨身物理治療師」,自行重溫影片做運動鍛鍊筋鍵,期望加快患者的康復進度。

復康計劃分四級,物理治療師會在程式為患者設定計劃和提示,提醒用家定時運動,並自動紀錄至運動日誌;覆診時治療師會按日誌及病人情況評估進度。他建議患者在急症醫院接受手術前,可利用程式認識髖關節骨折的分類,認為:

可以早啲了解發生咩事,心理上唔會咁驚。

劉福安指,應用程式現推出數月,將與理大和外展服務團隊合作研究和評估成效。(林宇翔攝))

患者出院後一般獲安排回日間康復中心做物理治療,一般每星期1至2次。鑑於輪候需時至少1-2星期,未能即時接受治療。大埔醫院物理治療部部門經理劉福安指,若長者天天在家做運動,相信康復進度會更快。應用程式推出了數月,將與理大和外展服務團隊合作研究和評估成效。

77歲梁婆婆於2月中突然腳軟跌倒,右邊髖關節骨折要做手術,上月中出院,現在已可用助行架扶著走。常用智能手機打機追韓劇的梁婆婆指程式易用,

我日日係屋企跟住做,以前覺得去醫院做左就得啦,返到屋企就唔想做。

梁婆婆女兒劉女士認為,應用程式的提示功能增加了媽媽練習的動力。(林宇翔攝)

女兒劉女士指媽媽去年做手術更換左膝關節,她曾到醫院上照顧者訓練班,認為影片比硬照更清楚易明。

有app唔怕唔記得內容,返屋企有得重溫,上次上堂要用手機影低幾廿張相記低。

她認為應用程式的提示功能增加了媽媽練習的動力,鼓勵她多做物理治療。

蔡小慧表示,設計程式時考慮到老人家是用家,使用「無障礙設計」。(林宇翔攝)

至於骨折患者多為老人家,懂得用智能手機嗎?

新界東醫院聯網資訊科技統籌經理蔡小慧表示,程式用了九個月時間開發,於去年12月推出,下載次數約6800次。

設計時考慮到用家係老人家,用咗「無障礙設計」,例如將啲字整大隻啲

劉福安稱設計原意是希望家人陪長者一起做運動,照顧者可透過影片重溫扶抱等照顧技巧。